高福利制造的危险安逸
某日资企业 人事科科长
我在这个公司已经工作7年,从普通销售部员工升职为现在的人事科科长。升至中层管理人后,我逐渐进入了中层经理职业迷茫时期。
我每年都有1000元的涨薪,这是公司给予老员工的资历性工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长久为公司服务。这1000元也是我在同行朋友中最值得炫耀的,至少每年我都会有一个可以愈见的工资涨幅。
在我们公司整体薪酬结构中绩效工资少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两年前,我在工作汇报中曾建议,提高绩效工资比例,但总部并没有采纳。现在我们售前部门的职员签下一笔单子,没有奖也没有惩,只是有单子,提升的机会更大而已。这种薪酬结构的直接后果是,公司内30岁以上的女性比例逐渐提高,聚集了很多好安逸的人。
公司在全球的业绩良好,对我们北京总部财力支持也非常充足。我所享受到的福利是垄断性国企也无法比的。除了报销我所有的通信费、交通费、会务费外,我们家的取暖费、物业费、停车费、子女交通费和保健费(每月可以购买1000元的药品、保健品)都由公司承担。公司始终认为,福利能使员工对公司有认同感、归属感,这是奖金所达不到的,而且公司为提高我们的福利还不遗余力。按照国家规定,公积金扣除比率是基本工资的8-15%,不得超过上限,但公司去年几经努力,申请突破上限,我的公积金每月扣除率也调高至30%,每月有6000元存入我的公积金帐户。
我们公司高层的薪酬据说是天文数字,我并不了解详情,因为他们的薪水由日本总公司发放。公司不同部门中层之间的薪酬差距并不大,但中国籍中层和日本籍中层却差距悬殊。
我们市场部总监是个日本年轻人,随他一起来中国的妻子每个月能从公司领到15000元人民币的家眷补助,这是我目前的月薪,据说将来他们有了孩子还可以领到子女补助大概每月10000元。市场总监和他的夫人住在东方君悦酒店的公寓中,每天专车接送,让我总感觉比他们低了一级。
公司经常给中层很多任务,期望很高,但最终却不会采纳其成果,对日本中层也同样。在我们企业中很多细小问题都要征求高层意见,甚至总部意见,时间久了,中层谁也不愿做决定,有时一个小问题竟然在整个公司找不到能拍板的人。我想这也是激励机制不到位的后果,大家只要求不犯错就可以。
公司也没有具体的考评标准,我们公司至今仍没有裁过一人。如果某人不能胜任岗位,就换岗,但不会裁人。没有淘汰,同时也没有机会。像我这样升到中层的人,可以说已走到劲头。因此员工在这方面没有压力.
我从去年开始着手寻找新工作,但一直没有下决心,因为我发现,其他外企淘汰率很高,福利也不是很好,像我这样已经过了35岁的女性不得不面对年龄问题、家庭牵拌。所以我陷入了矛盾中,既想提升自己,又舍不得这个薪水不算高,但更稳定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