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在当今的各类组织中变得日益重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能力上的竞争——所谓能力就是综合了超越其他竞争者的知识与专业才能的核心力量。培训虽然仅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但其在培育和加强能力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并逐渐演变为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科学的培训将不断提高企业经理和员工的个人技能,促进他们适应技术和经济环境的飞速变革,提高处理更新、更具挑战性任务的能力,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许多新员工在参加工作之前虽具备了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但仍需要接受广泛、系统的培训。在日常工作中,为保持高效的工作业绩或适应全新的工作方式,大多数员工仍要继续不断地接受培训。培训代表了企业促进员工学习和工作导向行为的一种有计划的行动。通常所说的培训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即培训与发展。培训通常针对并注重于员工短期的工作表现,而发展则关注于加强个人能力从而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承担更大的职责。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服从企业发展的目标,提高员工为出色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一般可以分成三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大多数培训活动都试图完善一种或多种这些技能。技术技能的培训活动或项目可以促进员工掌握新技术和新的工作方法,适应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际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员工沟通和协调能力,有助于促进团队合作的有效性;解决问题的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逻辑能力、判断能力、开发完善工作方案的能力。通过上述技能培训,员工的工作效率会更高,将来也可能从事其他相关领域或更高职位的工作。
培训的内涵
当前,大多数管理者普遍重视培训的作用。美国《管理新闻简报》中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68%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培训不够而导致的低水平的技能正在破坏企业的竞争力,53%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培训明显降低了企业的支出。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迅猛的技术变革,提高生产率水平的要求,我国企业界也开始重视培训的作用,并逐步加大了在培训上的投资。但是,从我国企业培训的现状来看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由于培训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对待培训随意性比较大,不能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培训,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往往流于形式。
(二)缺乏系统的、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组织机构的不同层次对人员技能、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培训要系统、有序地开展,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以确保在培训上的投入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人与组织的绩效。但在我国企业培训中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枯燥,效率不高。从实践来看,我国企业在培训过程中,简单地把灌输知识、提高技能作为培训的全部或大部分,不能正确地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技能,还是需要转变观念,因此造成培训的针对性不强。由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造成负面影响,使培训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例如,在培训中往往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这种情形造成经理们在重复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很基本的概念,而较低级别员工又在学习脱离他们岗位要求的内容。
探索培训的新途径的问题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战略高度认识培训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决不能凭一时的运气,而是取决于高级管理层的战略决策。任何想要长期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勉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战略决策是企业行动的纲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取决于人的能力、技巧和知识,所以可以说“通过人的竞争”才是战略管理的主旋律。当企业员工的技巧、知识和能力与竞争者截然不同,并且不能被其他人所复制时,企业就可实现并维持竞争优势。企业的人才竞争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企业战略决策比以往更依赖于管理人力资本的能力。人力资本,对企业来说就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个人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而获得人力资本增值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培训。
企业要做好培训,在组织中建立人力资本,就必须重视发展战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和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招聘、吸收最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最有效、最有希望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确保员工在以后工作中增强知识、技巧和能力并与企业的整体目标完美结合,努力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并落实岗位责任和要求,有足够的灵活性允许其不断地成长和学习,这样人力资本才能得到更全面的利用。
(二)分析企业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企业要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审慎的思考,确定哪些方面需要培训,谁要培训,采用哪种方式向员工传授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确保培训的及时性、针对性,从而合理使用培训费用,使培训满足战略需求。对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可以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方面进行。
1.组织分析主要对环境、企业战略和组织资源进行分析,包括政府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竞争对手的状况、企业战略方向、技术方面、财务状况和人力资源方面,以确定培训的重点。
2.任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岗位责任的研究,发现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该工作所需具备的各项知识、技能和能力,以确定培训项目的具体内容。
3.人员分析主要是将员工工作结果、工作能力与期望值或应实现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并在培训内容设计时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欠缺的地方。
(三)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丰富培训的内容
培训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是相辅相成的,其基本出发点是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培训的目的。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创造轻松、活跃的培训环境,易于培训对象接受和理解知识、技能或转变观念。在职培训、课堂培训、研讨会和大型会议、案例研究等传统的培训方式在我国企业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培训、情景模拟、管理游戏等新的培训方式不断发展,这些方式较之传统的方式更为行之有效和实用,因此我国企业在实践中要及时引入这些先进的培训方式,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的效率。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注重业务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团队精神,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特别是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需要,我国企业更要重视多样化培训项目,开阔员工眼界,掌握和了解在不同文化、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下进行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四)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企业在培训上进行了投资,因此要求通过培训获得回报是可以理解的。对培训项目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估,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的效果,促进企业抛弃短视行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培训的作用。我国企业对培训进行评估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评估培训项目是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方式和内容是否符合学习的目的,培训对象是否能接受和理解培训的内容;二是评估培训对象是否能将通过培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在评估培训短期投资收益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其“未来收益”,即培训在多大程度上创造了获得竞争优势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时刻为不断革新而准备的企业文化。
|